| 问题 | 诉讼时效概述 | 
| 释义 |     一、 诉讼时效的概念和效力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利。诉讼时效期间经过,在法律上发生的效力是,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如果起诉,虽然人民法院会受理,但一旦查明诉讼时效期间已经经过,将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但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但如实体权利本身已消灭,则义务人可以不当得利为由请求反还。   二、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除斥期间指权利的法定存续期间。除斥期间经过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是权利消灭。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没有中止、中断、延长的问题。   三、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各种财产性质的请求权。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法律、法规对索赔时间和对产品质量等提出异议的时间有特殊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四、 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 
       (一) 普通诉讼时效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 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三)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五、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普通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的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   六、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被分割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的,可以认定因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   七、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时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中断可以数次发生,但要受到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限制。    八、 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 
   诉讼时的延长,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权利人因有正当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把法定时效期间予以延长。  |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