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影响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分析 |
释义 |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背景 我国自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以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资产质量考核为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下降即所谓的“双降”,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三个主要条件之一是不良贷款率必须低于10.6%①。面对处置不良贷款诸多不利金融生态环境,有些商业银行“想方设法”扩大贷款规模,“稀释”大量不良贷款,从而实现快速降低不良贷款率目的。特别是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扩大贷款规模,“稀释”不良贷款效应十分明显,以至于二次突破央行宣布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全年新增贷款2.99万亿元,比年初央行确定的规模高出1.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大幅度下降。商业银行大量放贷的结果是助推我国经济过热,也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倒逼中央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据初步测算,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因盲目放贷将新增1000亿元不良贷款。为了合理考核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避免商业银行为降低不良贷款率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有必要正确测算不良贷款率下降中分子与分母的真实贡献,即不良贷款和贷款变化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分解 为便于计算和分析,我们用Y表示不良贷款率,A表示不良贷款余额,B表示贷款余额,1为本期,0为基期,Δ为变量增量即本期减去基期。 (1) 不良贷款率变化的两因素分解: 由(1)可知, 由(2)式可知, 将上式两边同除以B1×Y0,得: 即 (5)式中左边为不良贷款率变化率,右边第一项 为不良贷款变化率对不 良贷款率变化率的影响,即分子因素的影响,第二项 为贷款变化率对不良贷款率变化率的影响,即分母因素的影响。其中, 为因素调整系数。 但是,我们通常考虑的是不良贷款变化率及贷款变化率对不良贷款率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需将(5)式两边同乘Y0,得: (6)式左边为不良贷款率的变化,为不良贷款的变化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变化率的影响, 为贷款的变化率对不良贷款率变化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贷款稀释效应。其中, 为因素调整系数。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因素的分析 表1列出我国商业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2005年6月末与年初的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统计数据。 表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贷款统计表 单位:%、亿元 时间银行类别 2005年初 2005年6月末 Y0 A0 B0 Y1 A1 B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12.85 18310.1 142491.1 8.71 12759.4 146491.4 国有商业银行 15.57 15750.9 101161.8 10.12 10134.7 100145.3 股份制商业银行 4.96 1573.6 31725.8 4.66 1502.6 32244.6 城市商业银行 11.69 1058.7 9056.5 10.43 1038.9 9960.7 注: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经因素分解,2005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来源于分子因素即不良贷款减少的影响,分母因素即贷款稀释效应较少。其中,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3.7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1.5%;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3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5%。从银行机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导致不良贷款率下降1.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减少导致不良货款率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贷款扩张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为84.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22个百分点,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不良贷款的减少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为73.3%。若不考虑中国工商银行因股份制改革,6195亿元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剥离和财务重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来源于分子因素即不良贷款下降,其中,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5.61个百分点,而贷款减少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0.16个百分点。[2]若剔除工行剥离和财务重组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上升0.44个百分点,贷款增加稀释不良贷款,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62个百分点,两者合计使不良贷款率下降0.18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上升0.58个百分点,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52个百分点,两者合计使不良贷款率上升0.06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分解表 单位:% 项目银行类别 不良贷款对不良贷款率下降(-)或增加(+)的影响 贷款对不良贷款率下降(+)或增加(-)的影响因素 合 计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3.79 0.35 -4.14 *0.44 0.62 -0.18 1.国有商业银行 -5.61 -0.16 -5.45 *0.58 0.52 0.06 2.股份制商业银行 -0.22 0.08 -0.30 3.城市商业银行 -0.20 1.06 -1.26 注:*为剔除中国工商银行剥离和财务重组后的实际变化。③ 四、结论 准确计量不良贷款和贷款两因素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影响,是我们正确评价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制定有效政策激励商业银行,实现与政府博弈双赢结局的前提。否则,政府初衷良好的措施可能会成为商业银行滋生不良贷款的“机遇”,进一步加剧我国银行体系改革成本和难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