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
释义 | 一、未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未支付工资的法律后果是: 1.劳动者可以解除合约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时,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支付期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劳动者的维权方式 劳动者维权方式如下: 1.与用人单位就工资支付数额、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进行协商。 2.协商不能解决的话,可以通过工会进行调解。 3.都无法解决的话,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下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可以下达行政处罚处理决定;逾期未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4.也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5.向用人单位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 三、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的仲裁时效是一年。法律网提醒您,如果当事人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的,则申请仲裁不受该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