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是怎么规定的 |
释义 | 一、取保候审是怎么规定的 1.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与刑事拘留、逮捕具有相同的目的,即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等待开庭审判期间不会逃避法律程序。 2.这一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被追诉人在外部等待审判,而不必被羁押,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了结或被追诉人无罪。 3.取保候审的适用与最终判决结果没有直接联系,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能够取保候审的通常罪行较轻,因此判决也可能相对较轻,缓刑的机会也较大。 二、取保候审限制出境 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得出国。这是为了确保他们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不会逃避法律程序,同时也有助于保护案件的顺利进行。 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人必须遵守一系列规定,包括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 2.他们还可能被要求不得进入特定场所、不得与特定人员会见或通信、不得从事特定活动等。 3.他们必须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以防止其利用这些证件出境逃避法律程序。 4.如果被取保候审的人违反这些规定,将会面临没收保证金、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监视居住、逮捕等处罚措施。 ![]() 三、取保候审的条件适用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主要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涉及复杂法律程序,了解相关规定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如有更多疑问,欢迎在法律网提问,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法律解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