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股权转让纠纷如何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
释义 |
一、股权转让纠纷如何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1.股权转让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2.若在此期间内权利人曾行使过权利,则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3.若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法律将不再保护该权利,除非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因此,在发生股权转让纠纷时,权利人应及时了解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免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导致法律不再保护其权益。 二、股权转让与产权区分的要点 股权转让与产权转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加以区分。 1.股权转让的主体是企业股东,客体是企业股份或权益,而产权转让的主体是企业,客体是企业的资产。 2.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三个独立主体:转让方(被转让企业的股东)、被转让企业(客体)和受让方(购买股权的企业)。 在产权转让中,仅涉及两个独立主体:转让方(转让资产的企业)和受让方(购买资产的企业),与转让资产的企业股东没有直接关系。 3.股权转让行为发生时,被转让企业(转让的客体)应保持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且转让前后被转让方法人地位始终保留,而产权转让则可能导致企业法人地位的变更。 ![]() 三、股权与产权转让辨析 在股权转让与产权转让的辨析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股权转让和产权转让的主体和客体不同,前者涉及企业股东和企业股份或权益,后者涉及企业和企业资产。 2.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三个独立主体,而在产权转让中,仅涉及两个独立主体。 3.股权转让行为发生时,被转让企业应保持独立的法人资格,而产权转让则可能导致企业法人地位的变更。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2.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3.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4.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同时,对于股权转让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也应予以关注,确保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权利。 股权转让和产权转让看似相似,实则大有不同。在实际操作中,你是否遇到过相关纠纷?欢迎在法律网上分享你的经历,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