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担保期间的规定是怎样的
释义   一、担保期间的规定是怎样的
    保证的期间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即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的有效期间。它事关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能否行使或履行,也是确定保证债务与诉讼时效关系的依据,因而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以下具体论述之。
    (一)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把保证期间分为有约定、无约定和约定不明三种。
    1、当事人对保证期间有约定的,从约定。
    2、保证合同约定的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未约定。《担保法》第25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2条第2款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二)连带责任保证的法定保证期间:《担保法》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三)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规定: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于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的,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6个月。
    (四)约定保证期间的变动,须经过保证人的书面同意。《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0条第二款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对主合同的履行期限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期间。
    (五)保证期间为不变期间。《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1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
       二、担保的方式   (一)约定担保
    约定担保,又称为意定担保,是指依照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以合同的方式设立并发生效力的担保方式。约定担保,除法律对其成立要件和内容另有规定外,完全依照当事人的意思而设立。在我国现行担保法制下,抵押、质押、保证、所有权保留等均属于约定担保方式。
       (二)法定担保
    法定担保,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而直接成立并发生效力的担保方式。法定担保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当事人不得通过约定排除其适用的法定担保,如优先权、法定抵押权等担保方式;二是当事人可通过约定排除其适用的法定担保,如留置权这种担保方式。
       (三)本担保和反担保
    根据担保设立的目的不同,合同的担保可以分为本担保和反担保。本担保只有在具有反担保现象时才有区分意义,只要当事人设立了反担保,则原担保即为本担保。
       (四)典型担保和非典型担保
    根据法律上规定的适用和类型化的程度,合同的担保方式可以划分为典型担保和非典型担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二条
    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
    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以上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担保期间的规定是怎样的相关内容,担保期间是指债权人可以依法要求担保人承担连带还款义务的有效期间,如果担保人拒绝承担责任,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以及担保人承担责任,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欢迎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六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条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3: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