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有哪些内容 |
释义 |
一、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有哪些内容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1、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照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2、在休息日工作的,应当安排其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3、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应以: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按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确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 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加班费=正常工作日加班费+休息日加班费+法定休息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21.75*150%*正常工作日的加班时间+月工资基数/21.75*200%*休息日的加班时间+月工资基数/21.75*300%*法定休息日的加班时间。 ![]() 二、不算加班的情形 1、值班不属于加班 2、提前20分钟上班参加晨会不属于加班 3、上下班乘坐班车的时间不属于加班 4、就餐时间不属于加班 5、因自身未能正常完成工作任务而延长工作时间的不属于加班 6、公司依法组织安排的安全例会不属于加班 7、参加公司组织的集中培训、升国旗仪式不属于加班 8、保安的待命或备岗期间不属于加班 9、每日下班后的例会不属于加班 10、准备工作和收尾工作不属于加班 法律依据: 《劳动法》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劳动法规定加班是要支付加班工资的,如果没有支付就是视为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有关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有哪些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