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是否合法
释义
    紧张的求职后换来了一份沉甸甸的合同,少则几页多则几十页的《劳动合同》中内容可真不少。有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便把劳动合同收走了。那么,从法律角度分析的话,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是否合法?若你不是很清楚的话,不妨跟随法律咨询网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是否合法
    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属于违法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未将依法应当由劳动者收执的一份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则用人单位的行为即构成违法。
    本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行为属于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是因为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扣押本该由劳动者收执的一份劳动合同。在劳动者权益受到用人单位侵害,寻求法律救济时,由于劳动者拿不出劳动合同文本,往往很难举证证明与用人单位约定的各项权利,有时甚至难以证明本人与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时得不到法律救济。为了保证劳动者在受到用人单位侵害时能够尽快合法地得到法律救济,有必要让用人单位对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二、单位不交付合同文本怎么办
    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两类:
    (一)行政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责令改正的目的是纠正违法状态,其属于行政命令,而非行政处罚。由于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行为不属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所以本法没有设定对这类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二)民事性质的法律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并且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则用人单位应当对该劳动者承担民事性质的赔偿责任。根据《劳动法》以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不依法承担以上赔偿责任,或者劳动者对赔偿数额等不服的,劳动者可以依法通过劳动争议处理途径寻求法律救济。
    通常是需要几份就会实际签订几份劳动合同,因此就有可能出现多份劳动合同的情况,而作为不同的当事人,自然是需要由自己保管自己的那份劳动合同的。但现实中却经常出现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给劳动者的情况,认为劳动者看不到合同,那么自己就可以随意损害其合法利益,但其实单位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这点还请大家注意。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