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侵犯商业秘密上诉案
释义
    【案情】
    魏*刚、李-迪准曾任**舍福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市场部、技术部经理,两名被告人与时任**公司总经理的许某,在**公司为**伊顿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加工汽车气门的过程中,窃取**公司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2001年6月,许某之妻与**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家属成立**欧本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由许某担任总经理,魏*刚担任副总经理,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从**公司截取原属**公司承揽的加工业务,又以高薪利诱李-迪准担任**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李-迪准用窃取的**公司技术文件为**公司编制了《作业指导书》、《质量管理手册中的程序文件》、《工艺流程卡》;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公司应用与**公司基本相同的技术为**公司等单位进行金属表面热处理加工业务,共获利人民币97万余元。
    【审判】
    一审法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魏*刚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处被告人李-迪准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魏*刚、李-迪准均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一、对商业秘密“非公知性”的理解
    本案所涉及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属于一种技术信息,涵盖很强的专业知识,该技术若要成为法律概念上的商业秘密,必须具备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相关规定,必须具备“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秘密性”,在我国法律条文中的表述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这也正是商业秘密的最本质特征。
    1、本案所涉技术的特殊性分析
    运用“不为公众所知悉”这条客观标准,通常情况下进行判断并没有很大障碍。正如,**可口可乐畅销世界已达100多年,但其配方只有10人左右知晓,该配方就是一种典型的商业秘密。
    回到本案看,**公司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专业术语名称是“材料表面盐浴氮化、氧化处理技术、双重控制温度技术”,具体包括几个主要的技术部分:盐浴的成分及控制技术、该盐浴专用的控温炉及炉温控制技术、维持该盐浴稳定生产的技术和工艺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等。该技术的特殊之处例如,原料盐的购买途径多元,如本案被告人正是向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购买原料盐,应用该盐浴技术委托有关电炉专业生产厂家制造的“双重控温炉”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形式目前已为该行业所公知,因此可见该技术中存在若干为行业或社会公知的环节点。正是鉴于此,审理中就有意见认为,**公司从其他公司购买了原料盐,决定了其没有必要再去获取**公司的熔盐组分含量控制技术。也有意见认为,只要公知领域存在一份文献或者资料就不能够认定鉴定对象的非公知性。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6: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