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犯罪嫌疑人供述前后雷同怎么办 |
释义 | 仅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可否定案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甄别犯罪嫌疑人供述应避免两种偏见 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案件中不可缺少的证据,对查明案情和后续的侦查活动都至关重要。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刑讯逼供或非法讯问,其供述就会成为冤错案的根源。所以在审查起诉环节,公诉人除了要具备甄别犯罪嫌疑人供述真伪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第一,尽量克服身份偏见的影响。在刑事诉讼中,偏见有可能是相当程度存在且不易察觉的一种心理。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其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第二,避免确证偏见的思维。所谓确证偏见,是指在论证中,对其待证论点(假说)存在轻信或者偏执的信任,对自己的观点只满足于确认,而忽略它可能存在错误,也拒绝承认其他可能性解释,以自我为中心取舍论据,漠视、贬损或者掩盖对其不利的证据,对论证缺乏批判性态度的不当思维。在刑事诉讼中,确证偏见重点表现为有罪推定。 以上的内容讲解了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刑事案件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光光有口供是不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的,还是需要一些客观的证据,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帮助到您。如果您还需要找律师咨询其他方面的法律问题,可以联系法律咨询网的专业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