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释义 |
1、 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则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1日) 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协议是当事人自愿签订的,而且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治安良好习惯,因此三方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三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生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治安管理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良好的风俗习惯。
双方和三方雇佣协议以及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就业协议的主体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然而,劳动合同中只有两个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雇佣协议以教育部颁布的部门规章为依据,劳动合同以劳动法和合同法为依据。 3。就业协议可以约定毕业生本人情况、就业意向、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学校派遣等内容,劳动合同中必须依法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等必要条款。签约期限不同。就业协议一般在学生毕业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只能在毕业后签订。 5。就业协议就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其效力自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日止。劳动合同的有效期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确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双方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 3。最新消息(民法典将于1月1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社会治安和良好习惯。上述知识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解答。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协议由当事人自愿签订,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社会治安良好习惯。三方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你需要法律帮助,你可以去法律咨询网咨询。法律咨询网有一位专业律师为你解答。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