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减刑有什么限制 |
释义 |
1、 减刑有哪些限制? 减刑间隔是指同一犯人两次减刑之间的时间距离。同一服刑人员两次减刑之间应当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便调查该服刑人员在上一次减刑后是否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根据《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一年以上才能减刑,两次减刑的间隔应当在一年以上。 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二年至三年有期徒刑的间隔一般不少于二年。 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参照上述规定,适当缩短刑期。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被判处管制、拘役的罪犯,由于刑期较短,不存在二次减刑的问题,因此没有减刑间隔。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限制减刑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判决书》相继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抢劫、绑架、放火、爆炸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故意杀人、强奸罪的罪犯,危险物品罪或者有组织的暴力犯罪,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等情况,在判决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刑或者减刑。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限制减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刑罚的规定:缓刑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最短服刑时间不得少于25年;减为25年的缓刑期满后,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不得少于二十年。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被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都应当被判处20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同一通勤者两次换乘之间的时间间隔需要超过一年。对于不同刑期的罪犯,减刑制度会有所不同,但确实有显著的立功表现,而且没有期限限制。如果您有任何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光临律师网进行法律咨询。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