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国务院关于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规定和指导意见有哪些内容
释义

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决定》),对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提出以下建议:一、征地补偿标准(一)制定统一的年产值标准。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各县(市)统一的耕地最低年产值标准,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在制定统一的年产值标准时,可以考虑耕地类型和质量、农民投入、农产品价格、农用地等级等因素。(2) 统一年产值倍数的确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倍数,应当按照确保被征地农民原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确定;按统一年产值法定倍数计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能维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能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增加倍数;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额为30倍,不足以维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予以补助。依法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补偿标准实施征地补偿。(3) 征地区综合地价的制定。有条件的,省国土资源厅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各县(市)征地面积综合地价,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实行征地补偿。区域综合地价的制定应考虑土地类型、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需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等因素。(4) 土地补偿费的分配。按照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失地农民的原则,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合理分配土地补偿费。具体分配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土地全部被征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消组织制度的,土地补偿费用于被征收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二是征地农民安置方式(五)农业生产安置。征收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农民集体土地,要利用农村集体流动用地、承包农民自愿归还的承包地、承包地流转和新增耕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使被征收的农民有必要的土地使用权耕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6) 再就业。积极创造条件,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同等条件下,用地单位应当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在城市规划区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应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就业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7) 股份和股息安排。对于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民愿意的前提下,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与用地单位协商,可以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作为一部分,也可以将经批准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一部分作为一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合同的方式通过优先股获得收入。(8) 异地安置。如果本区因征地确无法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政府可以在充分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意见的前提下,统一组织实施异地安置。(9) 告知征地情况。在依法报批征地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将征地的目的、地点、补偿标准和安置方式书面通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接到通知后,对在被征收土地上抢种、种植、修建地上附着物和苗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不予补偿。(x) 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应当调查被征收土地的权属、种类、面积,以及附着于地面的土地的权属、种类、数量。调查结果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土地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11) 组织征地听证会。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告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他们有权就被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渠道申请听证。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当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第四,关于征地实施的监督(十二)征地公开审批。除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还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征地审批情况。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按照《征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公告征地所在村组的征地审批事项。(十三) 征地补偿安置款。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拨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应当配合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对集体经济组织内土地补偿安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14) 征地审批后的监督检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依法批准的征地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征地确实导致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下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以上是国务院《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和指导意见》的内容。农村拆迁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改造旧城,促进城市化。然而,在农村拆迁中经常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现象,致使一些拆迁的进度一度停滞。希望大家能理性对待拆迁。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我们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