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婚姻法是如何规定男性有精神病要离婚的,如果男性有精神病,他只能起诉离婚。一方因精神病起诉离婚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婚前知道对方有精神病,与之结婚,但婚后长期不能康复;二是婚前一方患有精神病,但患者及亲属隐瞒病史,婚后复发 (3)一方婚后同居时患精神病,另一方因精神病提出离婚 夫妻一方因精神病起诉离婚,确属长期无法治愈的,夫妻一方坚持离婚,证明夫妻感情确实破裂,调解无效,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准予离婚。但要安排好患者的监护、生活、治疗等问题。在处理精神病人离婚案件时,必须注意几个程序问题:一是精神病人的诉讼能力和行为能力,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诉讼代理人是必要的。在离婚诉讼中,一般由父母或近亲属作为代理人,作为第一监护人的夫妻不能作为代理人。对于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不应剥夺其诉讼权利。当他们清醒时,他们应该保护自己处理婚姻事务的权利 法院将在15天内向被告发送一份起诉书副本,法院将在5天内向原告发送一份抗辩书副本。如果被告不提出抗辩,庭审将不受影响。四、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将提前三日通知当事人并予以公告。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他的权利和义务,作证和宣读未出庭的证人的证言;出示书证、物证、音像资料;宣读评估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法庭辩论内容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辩护;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应当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庭审结束时,审判长应当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的最终意见。 庭审结束时,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可以调解的,也可以调解。调解不成的,要及时判决 无论是否有精神疾病,离婚的选择都是协商和诉讼。但协议离婚要求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精神病人的情况比较特殊。离婚后,作为被告,只能由其父母或其他近亲属作为代理人出庭
如果一方有精神病,该怎么办 是否允许另一方的精神病离婚诉讼 <精神病人情绪崩溃自动离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