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关于会计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释义   一、关于会计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四个层面法律:
       1、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 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12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另一部会计法律为《注册会计法》,颁布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部中介行业的法律。
    
       2、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调整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会计法律制度,其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都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3、会计规章
    会计规章,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指定,会计职业道德并以财政部部长签署命令的形式公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会计法律制度。如2001年2月20日财政部第10号令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2005年1月18日财政部第24号令发布的《会计事务所审批和监督办法》,2005年1月22日财政部第26号令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第33号令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均属于会计规章。
       4、地方性会计法规
    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授权的经济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制定的地方性会计法律制度。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三、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反映职能
    (1)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2)反映职能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即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3)会计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要以合法真实的自我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和连续的记录,并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效果。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监督除货币监督,还有实物监督。会计监督的内容,是从本单位经济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进行的全面监督。
    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或预算管理,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合理使用资金,促进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经营决策职能
    所谓决策,就是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在现代化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决策失误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与浪费。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而预测与决策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信息,这些资料都必须依靠会计来提供。因此,为企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的参与决策的职能,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关于会计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在我国,关于会计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包括会计法、注册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等,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知法懂法并守法,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总会计师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3]《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5]《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6]《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7]《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0: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