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逃逸和逃离现场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一、肇事逃逸和逃离现场有什么区别 肇事逃逸和逃离现场在法律上虽常被提及,但二者实则存在显著的区别。 1.从目的上看,肇事逃逸是指事故发生后,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故意逃离现场的行为,其目的明显在于推卸、逃脱责任。 而逃离现场则可能包含更多因素,主观上肇事者可能并非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出于恐惧、害怕等心理原因而暂时离开,且事后可能主动归案。 2.从法律定义上讲,肇事逃逸是一个明确的法律术语,它涉及到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是否履行了法定的报告和救助义务。 而逃离现场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它更多地描述了一个事实状态,即肇事者离开了事故现场。在某些情况下,逃离现场可能是出于害怕被受害人家属殴打等合理原因,而并非逃避法律责任。 二、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 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 1.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后逃逸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2)如果逃逸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则处罚更为严厉,可能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从民事和行政责任的角度看,肇事逃逸者通常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即使有其他当事人有过错,也不能减轻其责任。 同时,肇事逃逸者还可能面临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等行政处罚。 ![]() 三、肇事逃逸的交通处罚 对于肇事逃逸的交通处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 1.根据该条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对肇事者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这一规定旨在通过严厉的处罚来遏制肇事逃逸的行为,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想了解更多肇事逃逸相关的法律问题?快来法律网提问,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会为你答疑解惑。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