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寻衅滋事中强拿硬要如何理解 |
释义 | 一、寻衅滋事中强拿硬要如何理解 在理解寻衅滋事罪中的强拿硬要行为时,我们首先要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出发。 1.寻衅滋事罪的犯罪目的与动机往往较为复杂,可能包括惹事生非以获取精神刺激、开心取乐、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胆量”等。 2.不同于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通常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即通过破坏公共秩序来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 3.他们的行为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社会关系或对象,只要可以满足其变态心理,任何人及任何人的财物都可能成为其侵害对象。 4.从行为侵犯的客体来看,寻衅滋事罪的强拿硬要行为中,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变态心理、追求精神刺激、证明“能力”和“胆量”等,而非法占有财物则处于从属地位。 5.这种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精神压力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往往远远超过了被害人所受的经济损失。 6.我国《刑法》将寻衅滋事罪归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 二、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判定寻衅滋事罪的关键因素之一。 1.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动机和目的较为复杂,可能包括寻求精神刺激、开心取乐、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胆量”等。 2.这些目的使得行为人可能选择破坏公共秩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并非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 因此,在判断寻衅滋事罪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动机。 ![]()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1.寻衅滋事罪中的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多人轻微伤,引起他人精神失常或者多次随意殴打他人,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以及殴打欺负老人或者妇女儿童等。 2.司法实践中,寻衅滋事罪“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认定情形主要包括: (1)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 (2)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3)多次随意殴打他人; (4)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 (5)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6)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 这些情形都是寻衅滋事罪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具体表现。 3.在判定寻衅滋事罪时,除了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动机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恶劣影响。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涉嫌构成寻衅滋事罪但案件主客观方面不易认定的案件,如果确实构成犯罪,只能按照从轻处理的原则来处理。 你对寻衅滋事罪还有哪些疑问?法律小助手法律网将继续为你解析。如有需要,不妨留言提问,我们共同学习成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