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在什么情况下无效 |
释义 |
该原则中有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但法律也规定,在现实中需要首先适用具体规定。只有在具体条款中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该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中对权贵签订的合同有规定,则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必须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下列合同: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致使对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的,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还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发生争议的,由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比较上述两部法律予以确认,可以发现,《劳动合同法》在实践中偏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直接规定以欺骗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在实践中,与用人单位寻找工作并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也是一种合同,即,合同法可以适用。然而,当合同法适用时,一方当事人被要求撤回或变更请求,但通常这种欺骗性劳动合同事实上并未被双方当事人发现。因此,仍然很难等待当事人提出撤销或变更请求 因此,规范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做出了特殊规定,此类合同直接无效或部分无效。这保护了工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被骗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实际上无效或部分无效。虽然这保护了工人的利益,但工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仍需仔细查看劳动合同,否则最终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